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战略思想
    100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高峻
  • 在科技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追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征程中,制定正确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里,中共三代领导人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地位、立足点、动力、路径和支撑力量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战略思想,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迅速崛起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38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东林
  • 1983年中央确定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方针,1986年开始,历经三个五年计划,从布局、产品方向、产业结构和技术改造几个方面,对三线企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改善了企业的外部环境,稳定了职工和科研队伍,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体制转变,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了重要准备.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历史考察
    4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彩华
  •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20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问题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愈发不协调,国家着手对三线建设进行调整改造,主要内容与方式是中观和微观的布局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及一线、三线合作等方面;三线调整改造具有布局调整为主与其他方式兼顾、政府扶持与企业自谋出路相结合等特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三线建设遗留问题的矫正,是三线地区经济、国防建设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完善.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我国地方税制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探析
    33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郑永海
  • 地方税制是国家税收制度的组成部分,国家进行税制调整常引起地方税制的变化,税制调整又与财政体制的变化相关联.由于地方税制是以中央与地方分财权为前提,因此确立什么样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直接决定着地方税制是否存在,以及地方税制的存在形式.财政体制发生变化,地方税制必然随之变化,税制调整和财政体制调整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文章在回顾与总结我国税收制度发展和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税制产生和发展以及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进一步完善地方税体系,使地方税收活动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提出了设想.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50年
    261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谢辰生
  •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50多年了,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旧中国无法比拟的巨大成就.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保存在地上地下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建国初期的文物工作重点主要是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性的政策、法令,并加紧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以便在全国基本建设过程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珍贵文物遭到破坏,文物保护工作经历了最大的一次曲折,但在周总理的关怀和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绝大多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被较好地保存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颁布以来,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恢复拓展的历史条件
    45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郭文亮[1] 陈金龙[2]
  • 自1978年以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问题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把宗教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宗教政策得以恢复拓展的前提条件;从世界总体发展的高度面对中国的宗教问题,考虑和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是新时期党的宗教政策恢复拓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的宗教研究,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也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现象及其社会地位、历史作用的认识,为党的宗教政策恢复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宗教自身世俗化倾向的加强,一方面可以说是党的宗教政策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促成党的宗教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中法建交中的美台因素
    4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潘敬国[1] 张颖[2]
  • 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曾被西方舆论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当时,由于美国和台湾当局的阻挠,中法建交的过程曾出现一波三折的复杂局面.谈判之初,由于法国坚持中法建交不应以法台断交为前提而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得知中法即将建交的消息后,美国和台湾当局又设置重重障碍,竭力阻止中法建交.围绕中法建交与法台断交,有关各方折冲樽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外交战.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社教"运动再析
    41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金怡顺
  • 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在一定范围的实践,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波折."前十条"、"后十条"及其修正案以及"二十三条"是指导运动开展的重要文件.由于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理论指导下,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都当做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全党搞经济建设的注意力,但总体上看,社教运动的错误还属于局部性质.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近年来关于我党党政关系问题的研究
    40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田湘波
  • 一、关于过渡时期我国党政关系的研究 从微观上讲,对过渡时期党政关系的研究,是党史界和政治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这些研究中,分歧较大的是关于党政体制形成和确立的时间问题.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9 No.3 页码:
  • 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及其对国史研究的重要启示
    38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戴逸
  • 编纂历史是一门大学问,中外古今许多历史学家都曾研究过。中国是世界上惟一有几千年不间断历史记录的国家,一是因为中国人历史意识强烈,认识到历史学的重要性,以研究、编写历史作为自己的责任;二是因为有制度上的保证,即开馆修史,专门设立国史馆、历史研究所、历史编纂的机构。在中国史学著作很多,主要的题材有传记体、编年体和记事本末体;中国的史学评论也很多,并且明确提出了对史学家的要求,即史才、史学、史识。当代史与现实密切相关,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修史者必须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样一件史实,从不同的政治立场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0 No.4 页码: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素质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38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敦送 廖世江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上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们的素质教育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三者表现在理论体系上的共同性是同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体系;理论基础的科学性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服务方向的人民性都着力于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基本内容的连续性表现在都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除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脉相传、继承和发展的特征之外,邓小平、江泽民的素质教育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0 No.4 页码:
  • 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态势与加入WTO后国民素质建构
    38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单培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既着眼于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保证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大致经历了更新与发展(1949~1965年)、停滞与徘徊(1966~1976年)、调整与提高(1976年至今) 三个不同的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其演变形态具有如下特征:国民素质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运动;国民素质每次大的发展都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加入WTO后,必须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0 No.4 页码:
  • 彭真与《二月提纲》
    41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淑荣
  • 1965年11月10,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了《评新编历史剧》,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彭真以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坦荡襟怀和超人胆略,反对和抵制“政治要害说”,试图正确引导这场讨论,把这场批判限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反对和抵制政治上置人于死地的无限上纲。为了阻止社会动乱的产生,他主持制定了《二月提纲》,力图把运动置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之下。这场抗争是彭真等共产党人精神境界和领导艺术的充分展示。
  • 摘要[ Word 0.0 KB ] 2002 Vol.0 No.4 页码: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中国税制改革
    32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佐
  • 1992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此,中国于1994年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的一次税制改革.经过这次税制改革和9年来的逐步完善,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收制度,对于保证财政收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回顾1992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发展的情况,目的在于真实地反映11年来中国税制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总结经验,为今后中国税制的进一步改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5 页码: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变--兼论其对国有资产购并重组的影响
    42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钟瑛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演变经历了1988~1997年、1998~2002年、2002年中共十六大至今三个历史阶段,不同阶段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国有资产并购重组的影响不同.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将对国有资产购并重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5 页码:
«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