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胡乔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论
    34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胡乔木传》编写组
  • 胡乔木自1941年初到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工作,由"学徒"到助手而终至于获得"党内第一枝笔"的赞誉,他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了解和认识、感受和理解,是别人所无法取代的.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6 页码:
  • 变动中的西方史学
    38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于沛
  • 在西方学术发展史上,19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进入20世纪,西方史学在"新史学"的旗帜下,取得了新的成就.科学地认识20世纪的西方史学,借鉴其有益的内容,对当代中国史学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一是随着史学家历史视野的开拓,研究领域迅速扩大,传统史学同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广泛采用新的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历史学新的史学方法和分支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之二是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强调现实决定了历史研究要研究什么和怎样研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6 页码:
  • 中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以1954年宪法为例
    35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国新
  • 在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中宪法的制定是核心环节.共和国历史上有过4部宪法,1954年宪法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在人民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及采纳意见的实际效果上创造了世界制宪史上的壮举,而且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式宪法的基本结构和规范.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6 页码:
  • 要重视对13年基本经验的学习运用
    31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谷安林
  •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扬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引我们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总结历史开创未未
    33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文海
  •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回顾了党的发展历程,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35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梁柱
  •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论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时,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一深刻命题.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32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启华
  • 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3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同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了21世纪头20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
    30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田居俭
  •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宏伟蓝图时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认真研究13年在国史中的地位
    38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东林
  •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统领国史研究
    35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国新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历史性贡献有三:一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我们党长期的指导思想之一;二是系统地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波澜壮阔奋斗历程的基本经验;三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3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文
  •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认为要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新中国党的经济理论和思想发展的回顾与评析
    33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卫兴华
  •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经济理论总的来说是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摆脱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如毛泽东的便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同时他还强调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从理论上弄清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提出和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经济理论方面的失误.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1 页码:
  • 我国宪法内容历次变动的思路、重点、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38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正华
  •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维护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宪法内容变动的基本思路;经济制度和公民权利是我国宪法变动中的重要内容;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由降低变为不断提高、坚持公有制由社会经济主体变为全部又变为主体、坚定不移地捍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公民权利不断加强,是我国宪法内容变动的四大显著特点.我国宪法内容的历次变动,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的要求,是对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的具体体现.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6 页码:
  • 中俄两国转型时期贫富分化问题比较研究--兼论中国渐进体制转型模式的合理性
    29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关海庭
  • 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俄罗斯转型时期表现出明显的阶层贫富两极分化趋势,而中国现阶段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贫富分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中间阶层的发育,这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俄两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富分化问题,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国有资产流失.中国在现有的条件下,只有坚持渐进转型的模式,通过健全法制和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来调整人们之间的收入分配,才是解决社会贫富分化问题的正确思路.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6 页码:
  • 从农村合作化运动看国家构造中的集体及集体产权
    35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金海
  • 集体产权不是一个主流经济学的产权概念,它只在中国才有财产和法律上的双重意义.伴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集体及集体产权也经历了一个萌芽、雏形、形成的过程.
  • 摘要[ Word 0.0 KB ] 2003 Vol.10 No.6 页码: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