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当代中国史研究》召开编委会换届暨八届一次编委会会议
日期:2024/4/18 10:08:44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代中国史研究》也迎来了创刊30周年。30年来,刊物秉持“研史通变,资政育人”的办刊方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史(以下简称国史)研究学术前沿,先后共刊发各类学术文章3000余篇,及时反映了国史研究的进展。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团结广大学界同仁,推动国史“三大体系”建设,提升办刊质量,2月29日,《当代中国史研究》编委会换届暨八届一次编委会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20余位编委以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刊物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当代中国研究所(以下简称当代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李正华介绍了编委会换届情况,对因工作及身体原因退出编委会的成员表示诚挚感谢,对新加入的成员逐一做了介绍,并为每位编委颁发了聘书。他表示,刊物之所以能不断进步,离不开广大编委的大力帮助,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悉心关怀,更离不开兄弟刊物的鼎力支持。他指出,刊物仍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为刊物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贡献真知灼见,让刊物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到“刊”尽其用、“物”超所值。他强调,刊物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旗帜鲜明讲政治,强化底线思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精神,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编辑部也会不断消化吸收各位编委和兄弟刊物的建议,努力办好《当代中国史研究》,为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当代所副所长、《当代中国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宋月红主持会议并讲话。他表示,在2024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当代所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并开展了多项工作,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贡献当代所的智慧和力量。他指出,刊物是当代所的一张名片,得益于广大编委和兄弟刊物的大力帮助,近年来成长很快,但同时仍有一些不足,希望能在大家的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他强调,无论是刊物还是当代所的其他工作,都是国史编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都将一如既往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为指导,奋力推进国史编研工作新局面,以高质量学术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国史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部主任郑珺汇报了2023年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计划。2023年,刊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以下简称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鼓舞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政策精神,开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致国史学会成立30周年贺信精神笔谈等专栏,刊发各类高水平学术文章近百篇,约20余篇(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二次转载,一些重点文章被学习强国等新媒体全文转载,取得了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反响,其中,《第三个历史决议与新中国史研究笔谈》组文入选第七届中宣部“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2024年,刊物将继续团结广大学界同仁,既注重名家名作更突出新人新作,发现并培养一批有理论有才华的青年人才,推动国史研究高质量发展。
  与会编委及嘉宾一致认为,刊物成长很快、进步很大,无论是办刊形式还是文章内容都在不断完善,展现了较高的国史研究水平,2024年的工作计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意识,可操作性强。为进一步办好《当代中国史研究》,大家纷纷发表了真知灼见:
  一是进一步强化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学术自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工作,刊物要在既有基础上做出新的更大成绩。首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的高度去挖掘新的研究领域。其次,及时学习领会中央各项政策精神,并将其融入栏目设置、审稿、编辑等全过程,让国史学术文章能沉得下去、立得起来。最后,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部署,对于一些国史中的重大课题,应做好长远规划,主动设置议题,引导专家学者做深入研究;对于一些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则要及时开辟专栏,用严谨的学术话语加强理论阐释。
  二是进一步在守正中做好创新。刊物30年来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奠定了其在学界的地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刊物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有破有立。首先,继续保持一些好的品牌栏目、办刊方式等,团结更多专家学者产生一大批具有原创话语和富有思想穿透力的学术成果,切实推动国史“三大体系”建设。其次,积极推进包括编辑队伍建设在内的各项建设,既要发挥好老同志的作用,又要培养一大批年轻人才。最后,注意对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既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将刊物刊载的各类信息数据化,努力把当代所建成国史方面的信息资料宝库,又要创新工作方式,注意发挥刊物的平台作用,激励人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更好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三是不断探索推进国史“三大体系”建设。近年来,刊物在建构国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推进国史“三大体系”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应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批示精神,对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展开研究。首先,刊物要站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要求为准绳,将国史学科置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之中,统筹谋划如何推进国史的“三大体系”建设。其次,发挥刊物的平台阵地作用,团结海内外国史研究工作者,引领国史研究风气,搭建全球国史研究高地。最后,注意平衡国史学科内部的各分支研究,扬长避短,利用国史的跨学科优势,创新研究方法,推动国史学科融合发展,建构我们自主的国史学科知识体系。
  会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学科发展处处长张泰源、《新华文摘》杂志社原总编辑喻阳等做了交流发言。他们认为,刊物的编委会制度建设达到了国内许多期刊都难以企及的水平,充分体现了编委和编辑的学术担当,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他们建议,刊物要继续把好质量关,不但要刊发更多质量上乘的文章,更要防止出现“漏网”的低劣文章。他们希望,刊物能再接再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史研究,为推动国史“三大体系”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本文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24年第2期,注释从略,引用请参考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