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37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玲蔚
  • “外汇券”发行、流通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始阶段,是中国政府为保证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稳定社会主义金融秩序,并最大限度地确保非贸易外汇收入由国家掌握而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权宜”措施。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中,“外汇券”因具有“钞证合一”的特殊属性,发挥了“屏障”与“媒介”作用,从而完成了在改革开放拉开大幕和全面展开阶段“创汇”与“收汇”这两个主要任务。其在国内市场发行与流通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在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时,逐步探索外汇管理工作,打开国
  • 摘要[ Word 6619331.0 KB ] 2022 Vol.29 No.2 页码:
  • 改革开放初期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的创立及其影响
    46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毕亚娜 邓美薇
  • 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智力引进的重要尝试。其创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背景下,由中日两国高层官员和经济专家共同参与,为中日间经济对话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参加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代表所提出的宝贵建言,对中国引进日本经济建设经验、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采取的务实、灵活、高效的交流机制,也为新时代我国构建良好的对外合作机制提供了经验与启迪。
  • 摘要[ Word 13361560.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林升宝 张恽: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92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林升宝 张恽
  • 1980 年2 月23 日,全国第一支青年服务队——上海自行车三厂青年服务队诞生。青年服务队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特殊社会历史环境下众多因素交织、联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青年服务队的历史脉络显示,这一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形式,既适应了改革开放后人民对物质文明的迫切需要,同时又反映了青年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自觉追求,因此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雏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意义以及经济意义。
  • 摘要[ Word 4676135.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梁腾: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99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梁腾
  • 20世纪80年代,上海率先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后经过征名确定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各地区各单位积极举办“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相关活动一时间风靡开来,适应了广大职工对读书学习的迫切需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Word 9036074.0 KB ] 2023 Vol.30 No.2 页码:
  • 吴文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国际传播和国际评价研究(1978—1979年)
    37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吴文珑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及闭幕之初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会讨论的各项议题中,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人事调整等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相关的报道、专稿和电文频现。国际社会除介绍、传播和评析全会的上述议题外,对全会可能产生的历史影响也从不同维度做出了预判。总体上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一些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 摘要[ Word 6984180.0 KB ] 2023 Vol.30 No.3 页码:
  • 苏剑:福建晋江发展社队企业的历史考察(1978—1984 年)
    37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苏剑
  • 发展社队企业必须因地制宜,福建晋江地处对外开放前沿阵地,借助中央赋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优势,依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契机,社队企业走上了大量利用外资的征途。在发展的过程中,晋江利 用侨胞眷属手中的闲散资金、闲置的房子以及闲散劳力等生产要素,在对外开放启动时兴办 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在对外开放艰难起步时积极探索,在对外开 放扩大时发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探索出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为 “晋江经验”的形成奠定了历史
  • 摘要[ Word 8532288.0 KB ] 2023 Vol.30 No.3 页码:
  • 刘艳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启示
    66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艳红
  • 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应用起步、组织建构、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速四个阶段,并取得重大历史成就: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农村通信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由机械化自动化迈向数字化智慧化新阶段、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农村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网络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践历程不仅反映了信息化发
  • 摘要[ Word 10012936.0 KB ] 2023 Vol.30 No.4 页码:
  • 韩晋芳:论科研院所的转制之路
    65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韩晋芳
  • 为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我国科研院所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市场调控下的企业化转制历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政府推出了科研成果有偿使用、建立专利制度、构建技术市场等举措,不断调适科研院所企业化运营的环境。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经历了从早期的个案经验积累,到90年代末期大规模企业化转制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不断探索促进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对科研院所自身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摘要[ Word 8325738.0 KB ] 2023 Vol.30 No.4 页码:
  • 臧艳雨 | 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以“追龙”战略为例
    20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臧艳雨
  • 中共二十大报告从根本性质、基本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等维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由来已久,广东的“追龙”战略即为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范例。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广东要用二十年追赶亚洲“四小龙”的“追龙”构想,要求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追龙”战略从提出之初就打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烙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具体实施又是一个渐进式发展的结合中国国情不断调整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对现代化认识的过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拓展了现代化的内
  • 摘要[ Word 8017284.0 KB ] 2023 Vol.30 No.5 页码:
  • 刘晓泉 刘方玮:1978—1993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考察
    24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晓泉 刘方玮
  • 1978—1993年央地财政关系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新旧体制转换期的央地财政关系大致历经三个阶段:1978—1984年“分灶吃饭、各负其责”;1985—1987年“权责结合、自求收支平衡”;1988—1993年“包盈包亏、自行负责”。央地财政关系的探索为经济体制改革打开了突破口,充分调动了地方财政的积极性,实现了由收放财权向合理划分央地财政事权的转变;但同时央地财政关系在探索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权过大”、致使中央财政占比下降等困境,成为后续分税制改革的直接诱因。对1978—1993年央
  • 摘要[ Word 1387411.0 KB ] 2023 Vol.30 No.6 页码:
  • 郎慧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安全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
    16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郎慧慧
  • 科技及科技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打压遏制以及对我国科技安全的威胁,党和政府对科技安全的认识经历了从服务经济安全到保障其他领域安全,再到支撑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转变。纵观这一历史演进,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科技发展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科技工作的改革创新,是中国塑造和维护科技安全的重要经验,为新时代科技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的塑造和维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 摘要[ Word 21080713.0 KB ] 2024 Vol.31 No.1 页码:
  • 杜博士 吴宗法: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推进与成就
    2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杜博士 吴宗法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科技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变为以自立自强为中心。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落实发展教育和聚集人才、组织重大科技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举措,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在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摘要[ Word 6819277.0 KB ] 2024 Vol.31 No.1 页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