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1959—1966年上海青年“红旗读书运动”研究
    61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齐卫平 刘號
  • 上海青年“红旗读书运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对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场读书活动以青年为对象,持续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从最初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因国民经济困难而受到影响,再到结合毛泽东著作出版掀起高潮,形成了以党委为核心,共青团、工会等团体密切协作的领导机制,同时建立起多层级的指导委员会,通过思想动员、组织动员以及典型引导的动员机制,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红旗读书运动”为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加强青年培养提供
  • 摘要[ Word 1681599.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1959年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的历史考察
    41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马金生
  • 1959 年5 月,为适应防疫的需要并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会议贯彻中西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交流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医学界在防治急性传染病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制定了8种急性传染病防治方案,对此后的传染病防治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会议既为当代中国防疫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也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Word 1699000.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1957年中国科学研究体制之“争”
    487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储著武
  • 1957年,我国科学领域开展了一场关于科学研究体制的“争论”,焦点是中国科学院与高等学校究竟谁才是科学研究的中心。这场“争论”最终由国务院做出结论而宣告结束。其积极意义在于进一步理顺了我国科学研究的体制问题,明确了各科学研究力量的分工,既为当时我国科学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此后科学研究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来说,此次“争论”并非个人意气或部门利益之争,而是关系新中国科学研究发展方向之“争”。
  • 摘要[ Word 14698458.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苏熹: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政策的演进(1949—1978年)
    98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苏熹
  • 1949—1978年,中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政策的演进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基础理论研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国科学家从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联系出发,阐释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理论结合实际被确定为科学技术工作的指导原则。在《十二年科学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任务带学科”原则被确立下来。二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政策的调整阶段,中共中央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下发了“科研十四条”,中国科学院随之制定了“三十六条”,提出“应用基础研究”的概念,并明确了各类研究比例。三是基础理论研究政策发展的新阶段,党
  • 摘要[ Word 8247879.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杨越:1949—1952年黑龙江地区新式农具推广工作研究
    86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杨越
  • 1949—1952 年,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党和政府在全国尤其是在老解放区开展新式农具的推广工作。为此,黑龙江地区在东北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新式农具推广实践,主要包括:及时掌握和应对新式农具推广工作中显现的问题,将国家经济扶持与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相结合,调试并确定新式农具研制过程和制造标准,建立新式农具推广站,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农民技术员和技术干部,为新式农具有序推广做好了组织、技术、方法、队伍准备。新式农具在黑龙江地区的推广,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秩序的恢复,巩固和促进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激发了农
  • 摘要[ Word 5724594.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李彦昌|“卫生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过程
    85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彦昌
  • 制定卫生工作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工作的重要方式与方法。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方针从初步提出到最终形成经历了复杂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从军队卫生向人民卫生、从分散的区域卫生管理体制向统一的全国卫生管理体制转变,而且体现了尊重医药卫生专业自身规律与实践经验和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相结合,实际上是凝练经验、统一认识的过程。
  • 摘要[ Word 8184679.0 KB ] 2023 Vol.30 No.2 页码:
  • 邓理|通信技术与国家治理:1956—1960年农村电话网建设考察
    81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邓理
  • 新中国成立后,落后的通信条件已经难以适应党和政府领导建设农村的现实需求。从1956年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农村电话网,到1960年基本实现了电话网在农村地区的广泛覆盖。电话网的形成对于当时的国家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电话会议成为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方式,空前提高了中央政策在农村的传达执行效率,另一方面显著改善了农村基层的治理绩效,具有便利指挥调度、减少干群负担、提高应急能力等多种价值功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通信条件不仅得到了历史性改善,也为实现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有效组织及治理提
  • 摘要[ Word 8691986.0 KB ] 2023 Vol.30 No.2 页码:
  • 关昕:“一五”计划时期文物展览会述论
    191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关昕
  •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基本建设大规模开展,全国各地广泛举办文物展览会,以推广文物考古知识,宣传文物保护政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物展览会的举办加强了国家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工作的紧密配合,为培育人民群众文物保护观念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凸显了出土文物的学术价值,带动了历史学、考古学等学者在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深入思考。这一时期举办文物展览会的实践经验也为后来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启示。
  • 摘要[ Word 8646143.0 KB ] 2023 Vol.30 No.3 页码:
  • 王慧斌:新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的初步建立(1949—1966年)
    20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慧斌
  • 1949—1966年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初步建立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按照是否与生产直接相关,国家分别设立了对发明、技术改进及合理化建议的奖励与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有效激发了广大技术人员、职工群众和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60年代初, 国家对科学技术奖励制度进行了调整,实施了发明奖励和技术改进奖励。总体来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具有服务国家生产建设需要、兼顾专业科学研究与群众发明、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并以精神奖励为主的特点。
  • 摘要[ Word 8399982.0 KB ] 2023 Vol.30 No.3 页码:
  • 陈磊: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及基本特点(1949—1965年)
    21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陈磊
  • 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初模式是在1949—1965年间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是照搬苏联模式,而是老解放区高等教育经验的延续,主要表现在:在人才培养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又红又专”劳动者为教育目的,以广大工农群众为教育对象;在体制上,实行国家统一办学,高校由教育部与中央有关业务部门对口管理,内部采用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在结构上,以单科性专门学院为主要高校类型,以本科教育为主要培养层次。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向工农大众开门办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高等教
  • 摘要[ Word 1390528.0 KB ] 2023 Vol.30 No.6 页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