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期刊检索:      
标题: 作者: 单位: 
  • 易棉阳 曾鹃:“156 项工程”项目是怎样落地的?——以湖南为例
    428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易棉阳 曾鹃
  • 湖南“156 项工程”项目的落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对项目地址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筛选,地址确定以后,进入项目建设阶段。“156 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国家提供,项目设计图纸的核心部分由苏联提供,项目施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由中国承建单位负责。竣工以后,项目必须经过严格验收方可投产。“156 项工程”项目投产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来自老技术工人、新招工人,还有少数大中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投产中的技术问题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解决,投产后均取得了良好效益。在“156 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自主创新精神
  • 摘要[ Word 1759524.0 KB ] 2022 Vol.29 No.1 页码:
  • 从地方经验到国家政策:福建省龙溪地区蔗粮挂钩政策的历史考察
    33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徐岚 赵国壮
  • 20世纪50—80年代,为解决农民因缺粮而不愿种植甘蔗的蔗粮矛盾问题,在上级政策精神的指导下,福建省龙溪地区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办法及措施,具体包括:试行蔗粮统筹解决办法;以罚促产的糖粮挂钩、正面激励的奖售化肥和大米等措施;蔗与粮、蔗与肥、蔗与糖挂钩,以及加价收购返销糖等多个层次的挂钩政策。面对蔗粮这一对矛盾体,该地区以挂钩的方式来化解蔗粮矛盾,形成了较具特色的蔗粮挂钩地方经验。该经验于1980年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全国糖料产区进行推广,堪称地方治理经验的一个大胆尝试和重要创举,对推进制糖工业发展、区
  • 摘要[ Word 1724223.0 KB ] 2022 Vol.29 No.2 页码:
  • 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50年:脉络、现状与趋向
    53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李明楠
  •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以来,两国学界先后兴起以“友好史观”“战略史观”“国际史观”研究和论述战后中日关系史的范式,不仅建构更多复杂、多重的历史面相,而且不断更新问题意识,致力于探讨概念、研究方法和论述体系。虽然不同史观下的论著特征不同、遗留问题各异,但都推动战后中日关系史研究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随着近年来史料的不断丰富、中国周边形势与两国关系的变化,进一步研究战后中日关系史仍将是必要且重要的。
  • 摘要[ Word 14444899.0 KB ] 2022 Vol.29 No.3 页码:
  • 刘晓泉 吴焱军:新中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探析(1949—1959年)
    171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刘晓泉 吴焱军
  • 1949—1959年是新中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探索的奠基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0年为统一中央财权的奠基阶段;1951—1957年为统一领导下分级负责阶段;1958年下放财权;1959年适度收回财权。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探索历程以集中统一为主要特征,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围绕寻求“中央统一领导”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之间的平衡点而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的过程,总体呈现“集中—放权—集中”的基本轨迹。这一探索历程,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当前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提供了基本经验和启示。
  • 摘要[ Word 7503898.0 KB ] 2022 Vol.29 No.4 页码:
  • 贾吉庆 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院整顿
    128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贾吉庆 李洪河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医院整顿不仅是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乃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基层社会进行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紧密呼应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前进目标与历史进程。党和政府从国家政权建构的总体设计出发,领导了以“思想、组织、技术”为改造重点的医院整顿,发挥了医院在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了人民卫生工作者队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为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 摘要[ Word 30047008.0 KB ] 2022 Vol.29 No.5 页码:
  •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1074 人次已浏览
  • 作者:
  • 改革开放后,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恢复,并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流域各地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机遇,围绕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的目标,启动了全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新成效和成功的新经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黄河逐渐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摘要[ Word 15359274.0 KB ] 2022 Vol.29 No.6 页码:
  • 王可园 齐卫平 | 从体制转型到国家治理:海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重心转换
    180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可园 齐卫平
  •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政治研究范式经历了极权主义、派系政治到威权主义的转换,这些研究范式本质上都是从制度价值或意识形态角度认识中国政治制度,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应当也必将向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转型。21 世纪以来,海外学者更加关注中国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认为“政党主导”“适应性治理”“政策试验”以及“战略规划”等是中国国家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中国国家治理经验有值得学习之处。上述变化表明,海外中国政治研究出现了从以体制转型为重心向以国家治理为重心的转换, 这种转换原因多样,有其可取
  • 摘要[ Word 8599723.0 KB ] 2023 Vol.30 No.1 页码:
  • 张树华 李旭|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高质量发展: 格局、趋势与原则方向
    846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张树华 李旭
  •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是克敌制胜、执政兴国、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加强和改进统战工作提出“大统战观”“同心圆论”“石榴籽论”“最大公约数论”“十二个必须”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发展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对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做出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研究新时代统
  • 摘要[ Word 6943008.0 KB ] 2023 Vol.30 No.2 页码:
  • 王思霓 王彩萍:国有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历史性成就与规律性认识
    373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思霓 王彩萍
  • 根据新中国内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家战略需求,国有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升产业链韧性的路径具有鲜明特征,实现了中国产业链从无到有,再到韧性提升的质的飞跃, 具体体现为国营企业诞生与建立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国有企业改革与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国有企业新定位与增强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新中国之所以只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产业链发展过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与开拓创新,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为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依靠国
  • 摘要[ Word 8433917.0 KB ] 2023 Vol.30 No.3 页码:
  • 王怀乐|《人民手册》:新中国史史料编纂的早期代表刍议
    559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王怀乐
  •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新中国史史料编纂与新中国历史同步展开。1950—1965年间出版的《人民手册》以其丰富、全面的资料成为新中国史史料系统编纂的早期代表。《人民手册》的出版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是编者个人志趣与工作经历、报社责任与时代发展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按年度出版的《人民手册》收录了各年度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法律政策文件、党派团体情况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成就与统计资料,既是一套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参考工具书,又是一套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系统的新中国史史料集,为新中国史史料系统编纂工作奠定
  • 摘要[ Word 6313335.0 KB ] 2023 Vol.30 No.4 页码:
  • 徐沐熙: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进
    105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徐沐熙
  •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因具有总结历史经验、彰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心等功能而意义重大。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4次“逢十”周年纪念,梳理其从初始起步、深入开展到持续推进、开拓创新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环境之下的逻辑演进过程,归纳总结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演进规律、变化趋势及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通过政治仪式唤起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激发人民群众的集体情感,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改革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 摘要[ Word 7063884.0 KB ] 2023 Vol.30 No.5 页码:
  • 周蔚华 张艳彬: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管理体制建构探析
    17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周蔚华 张艳彬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图书出版事业的混乱和落后状态,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图书出版工作的领导,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和地方出版行政管理体系、政企关系、行业内部分工协作关系、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构建了与当时国情相适应的图书出版管理体制,使全国图书出版工作从无组织走向有组织、从无计划走向有计划、从无序走向有序,为推动人民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当代中国图书出版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 摘要[ Word 1494423.0 KB ] 2023 Vol.30 No.6 页码:
  • 田永秀:新中国铁路管理制度建构述论
    32 人次已浏览
  • 作者:田永秀
  • 铁路管理是现代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明确铁路基本定位的基础上,成功建构了一套高效的铁路管理制度:在中央设置铁道部作为管理全国铁路的中枢机构,其下按业务设置了层级分明、各司其职的主辅管理系统;由铁道部对全国铁路进行统一的计划管理,确保铁路各系统配合协同工作,实现了铁路系统的高效运转。铁路管理制度的建构,实现了新中国铁路发展的良好开局,为新生人民政权巩固及铁路事业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
  • 摘要[ Word 7473466.0 KB ] 2024 Vol.31 No.1 页码:
 1